彗星式纖維濾料 當今水處理技術(shù)中,大流量水體的懸浮顆粒分離工藝是制約水處理工程實際運行的一個難題。評價過濾器是否處于***狀態(tài),濾料的自適應性是關(guān)鍵,即過濾時濾料構(gòu)成的濾層具有空隙率從上到下逐漸變小的“理想濾層”的特點,反沖洗后濾料充分清潔,并且“理想濾層”的特點不被改變??鞛V池的過濾介質(zhì)是粒狀材料,這幾乎是一個固定概念。快濾池借粒狀材料的表面積附著懸浮固體,借顆粒間的孔隙來貯存所截留的懸浮固體。因此粒狀濾料所具有的比表面積和孔隙度大小也就反映了快濾池所具有的去除懸浮固體的極限能力。這個極限能力可以估計如下:1m3濾料約含有450l的孔隙,為了讓水流能繼續(xù)通過濾層,假定可供貯存懸浮固體的孔隙平均值只有110l,即25%的孔隙***。按附著絮體所含干物質(zhì)濃度為10~60g/l計,得出1m3濾料所能截留的干物質(zhì)量大致在1100g~6600g的范圍內(nèi)。過濾速度、過濾工作周期和所去除的懸浮固體濃度三者的乘積必然處在這個范圍內(nèi)。因此,要突破上述快濾池的截留懸浮固體的能力,必然用粒狀顆粒以外的材料作為過濾介質(zhì)。